上海将建立老年医学中心 率先建立老年护理保障制度

2015-11-20

  到「十三五」末,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将超过 530 万人。

  今年年内,上海全面启动了医养结合进程,到年末,动作最快的几桩任务可以亮成绩单了:全面实现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签约全覆盖,完成「新增 50 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市政府实事项目。

  近日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上海现有 660 家养老机构,其中 139 家配有内设医疗机构。到 2017 年,本市拥有 150 张床位以上规模的养老机构将实现内设医疗机构全覆盖,并纳入医保。建立老年医学中心、争取在全国率先建立老年护理保障制度……等等,这些都是上海老人可拥有的「十三五」预期。

  养老机构的内设医疗机构将全部纳入医保联网

  养老院里的老人看病配药,曾一度是个难题,此前由于养老院没有设立医疗机构的资质,老人病了,往往需要子女赶过来接去医院看病,既不方便又耽误时间。如今,在卫生、民政、社保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政策瓶颈已经打破。市人社局局长周海洋介绍,今后养老机构的内设医疗机构将全部纳入医保联网。

  「让我们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小毛小病能够就近得到解决。同时,积极培育两个市场:一个是老年医疗护理的需求评估市场,一个是老年护理服务市场,适时建立老年护理保障制度,使老年人的医和养更好地结合,并且制度化」。

  今年上海市把新增 50 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并对相关机构给予了一次性补贴。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介绍,本市在十三五期间的医养结合工作也已进行了相应目标部署。

  「我们想到 2017 年,全市有 150 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都能够设置医疗机构。第二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养老机构提供服务,到今年年底签订服务协议能够实现全覆盖。第三是将养老机构内的一部分普通床位提升为老年护理床位;将部分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治疗床位,转化为老年护理床位」

  扩大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覆盖面

  除了机构层面的医养结合,上海市还明确将逐步扩大高龄老人的医疗护理计划的覆盖面,起步探索建立长期护理的保障制度。

  事实上,从 2013 年开始,上海就在部分街镇试行「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试点。2014 年、2015 年,试点范围两次扩大。市人保局局长周海洋介绍,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试点正向全市推广,到今年 9 月,全上海共有 7 万多人次老人接受上门护理服务。「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在总结评估这一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完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力争在全国率先建立老年护理保障制度」。

  另外,据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介绍,上海编制出台了《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 (专项) 规划》,从招录使用、职业发展、薪酬激励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上海要大力培育专业化的养老护理员,到 2020 年,全市养老护理员总数达到 9.8 万人,其中持有国家资格证书的占 4 成。上海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载体,吸引和利用社会力量承担起对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以及居家老年人的医疗服务支撑。

  来自市卫计委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上海市老年人门急诊总量 58% 发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怎样让社区的医生护士更积极地为老人服务?市卫计委主任沈晓初说,他们在薪酬制度上做了专门设计:

  「我们对社区卫生定了 141 项六大类基本服务项目,每一项工作都有标准化的工作量,每一个标准化的工作量都和这个社区医生团队的薪酬是相关的,在这 141 个项目中间,69 个项目是针对老年人群的。也就是我们在薪酬制度上鼓励社区护士和社区医生去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为了尽可能地预防和改善老年疾病,上海市已经立项,在「十三五」期间将建成一家老年医学中心。

  未来几年,医保政策还有哪些「红利」?

  新闻发布会透露,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将适时调整,适当扩大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将支持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大力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有机衔接的健康保险,探索拓展个人账户资金使用范围,进一步完善个人账户功能。

  来源:东光新闻台

退休人员医保缴费政策酝调整 ... 返回列表 健康报:抗菌药管理将实现行业...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